愿你變好,不為取悅誰
更新于 2017-09-13 ? | 瀏覽次數(shù) 0
別人無意間一句話或評價,卻引起你內(nèi)心的一場波動?
發(fā)現(xiàn)自己做事的動機控制不住的有取悅他人的傾向?
心理學(xué)上總結(jié)這樣一類人,是具有他人取向的心理模式。會過分關(guān)注他人的感受,在意他人的眼光。而在這種心理主導(dǎo)下,可能出現(xiàn)的行為有:
順從他人。壓抑自我,避免沖突。自我犧牲。
付出更多,或者主動認錯,也要求得和諧。尋求支持和認同。
過分關(guān)注他人的評價,懷疑自我。
不常公開表達、宣泄自己的負面情緒,即便心里有憤怒的感覺。
而這些特質(zhì)可怕的地方是,看起來在人群之中是很討人喜歡的??墒沁@些行為正在一點點侵蝕你的“自我感”。
下面來說幾個例子。
一 從被父親討厭的小孩,到長大后的討好者
《權(quán)利的游戲》第七季正在熱播。在這部劇里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是小惡魔提利昂·蘭尼斯特。我喜歡他起初可能有一個特別的理由,你可能難以置信:是因為他天生不完美。
小惡魔是整個家族里唯一的侏儒,天生樣貌丑陋。同時,他吃喝嫖賭,看起來像個壞人。然而緊接著,在劇中他展現(xiàn)了另一面,他讀了許多讀書,是個陰謀家。在面對不同的人的時候,更展現(xiàn)出他驚人的聰明與智慧。在戰(zhàn)爭來臨時,他有領(lǐng)袖的氣概和勇氣。
他大可以如此自由而又真實的一直活下去。
小惡魔悲慘的前半生都在于,他執(zhí)念,想要得到他父親的肯定。
但是他的父親,永遠只會看不起他,侮辱他。讓全軍隊的人當著他面輪奸他的妻子。他的姐姐也差一點想要殺死他。這些痛一直像深淵一樣凝視著他。
他的重生是從絕望之中開始的。在第四季中,父子沖突上升到頂點,小惡魔被指證殺死自己外甥,父親謀劃收買了他愛的人來一起將他置于死地。他對父親說:“是的,父親我有罪。我的罪,在于生而為侏儒,我的一生都在因此而后審判。” 終于,他殺死了父親和心愛的女人。也是從那一刻起,小惡魔終于徹底背離了自己的原生家庭,開始了屬于自己的人生。
再回到小惡魔剛出場不久的那一幕,多么讓人心疼,小惡魔手捧著殘舊的書籍,想要努力通過自己聰慧的大腦,給家族做點貢獻。
有人說,提利昂以一己之力,拉高了整部故事的劇情厚度和水準。我看到有許多人喜愛這個角色。內(nèi)心也很欣喜。
想起英國作家約翰·威廉姆斯的小說《摘星星的男孩》里一段話:“你一輩子見慣了總抓著別人的缺陷不放而從來不會越過去看看其內(nèi)在之物的人,忽然有人向你表露他們承認他的天賦、他的幽默、他的良心和他的美麗靈魂……只能說這太令人難忘了。”
《摘星星的男孩》這部小說里同樣寫了許多“不同”的人。因為不同,就要承受更多的區(qū)別的對待和異樣的眼光。
我們何以幸運的生活下去?在那些我們勇敢做自己的時刻,我們就是幸運的。
師傅說:這世上最可笑的事情,就是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價。別人的評價可朝令夕改,但若你清楚自己是什么人,巋然不動,你就是自己的君主。
二、你就繼續(xù)評價我吧,我一點也不介意
好朋友最近跟我吐槽說,有很長一段時間,她不敢發(fā)朋友圈。
因為她害怕,每發(fā)一條朋友圈,就是對人際關(guān)系的一次考驗。
比如,她分享了一張讀會書現(xiàn)場圖片。就有一個人很莫名其妙的回復(fù)道:實際上,任何分享行為都是一種炫耀。一個人越缺什么,就會炫耀什么。這很顯然不知道哪里搬過來的看似有道理的攻擊型語言,可以用來黑任何一條朋友圈。
比如,有一次上傳了一張她化著日常妝容的和朋友的合影。然后,她就收到了一個一年多沒見的老朋友的微信:我好懷念以前的你,素顏,單純,青澀。她還接著強調(diào),人應(yīng)該注重氣質(zhì),內(nèi)涵。
再比如,某天逛街商城燈光很好她就照了張自拍,一個所謂的文化名人直接在她照片下回復(fù):P的不像個人。
從小就有人跟我們說,你要怎么樣變得更加優(yōu)秀,這樣別人才會喜歡你。這樣我們會越來越在意別人的眼光,失去自我,敏感脆弱。直到有一天你能懂得生活的要義其實是:與自己和解。
當負面評價來到我們身邊時,到底該如何應(yīng)對?
首先把自己放在主導(dǎo)位置上,考慮自己的真實感受。其次,對方的批評是否有依據(jù)。再三是,就算批評有依據(jù),對方是否有資格攻擊你?然后基于事實可以選擇采用堅持、表現(xiàn)、命令、無視的方法與對方化解。
到了一定年齡,生活會強迫我們給自己的人生做做減法,你不必討好誰,更不用委屈自己。你取悅了別人,只會丟失了自己,也無法得到幸福感和安全感。
畢竟,那些隨意評價別人的人才是糟透了。
三、為了他,我努力變好,是誰讓愛情最終走向覆滅?
子君是我出版圈外的朋友里,為數(shù)不多的一個每天堅持閱讀的人。
要說女神二字,子君真是稱得上。然而子君喜歡上讀書,有一個好笑又悲傷的故事。
子君上大學(xué)的時候喜歡班里的一個男生。在她觀察之下,他發(fā)現(xiàn)那個男生在每周二、周五文學(xué)理論下課以后都回去圖書館。于是她在每周一、周四都先去借一本書,然后再每周二周五的時候讓那個男生幫他還回去。你要問這些書,子君看不看,剛開始子君都是翻一翻,后來發(fā)現(xiàn)里面有一些自己喜歡的書,就慢慢開始愛上了閱讀。
就這樣過去了一個學(xué)期,他們之間僅有的交流,只是傳遞書本時的一個對視。
子君的等待沒有換來男孩的主動。
那時的子君,還挺不甘心的說:“我想要改變自己,以為他喜歡有學(xué)養(yǎng)的女生,所以看書看電影提高品味,我是為了他,才讓自己變的更好,當他當作看不到這一切時,好像變得毫無意義。
愛情無望,子君清醒過來,開始合理規(guī)劃自己學(xué)習和工作。畢業(yè)之后,事業(yè)進步很大。男孩還曾因她專業(yè)而主動聯(lián)系她。至于男孩當時為什么沒有對她心動。我想子君早就明白了。
也許每一個人一生中,都會有那么一段時光,為了一個模糊的男神或者女神,將自己低到了塵埃里,傻傻的想要變成對方的眼中人,而忘了做自己。
一個人將另一個人當作自己的全部的精神支柱的時候,不僅會把對方嚇跑,也會讓自己的生活失去控制。因為心理上的獨立,才是愛的開始。
在我們這一輩子里,有許多重要的事情。而其中一件無比重要的事情就是擺脫他人的期待,不再用他人的眼睛審視自己的人生,不再用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生活,努力為自己而活。
希望某一天,我們都能驕傲的對自己說: 我依然很努力,只是不再為了取悅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