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怪怪的女孩
更新于 2016-03-26 ? | 瀏覽次數 0
您好!今日是第一次給您寫信,請問應該如何稱呼您比較好呢?老師?醫(yī)師?編輯?還是什么別的呢?請原諒我的無知……
我總覺得自己怪怪的,別人都處于某種情緒時,自己就好像一個局外人,不能和別人融于同一種感受中,就像有點不合群。為此,只好逼迫自己采取一些方法去融入其中,但還是會感到自己與別人有不同。就舉個實例吧。
仍記得上世紀末時,《泰坦尼克號》很受歡迎,當時學校組織集體去電影院觀看。我覺得不如想像中的好,僅僅開頭倒敘的一段給了我一點淡淡的憂傷,其他就沒什么感覺了??墒牵Y局的時候,別人都哭得淅瀝嘩啦的,自己卻連一滴淚都沒有,好像總覺得有點不妥。他們?yōu)槭裁纯薜媚敲磧茨?真的有那么令人感動傷感嗎?當時不斷地在心中自問,可依舊沒有答案。于是,就悄悄在袋子里把眼藥水往紙巾上撒,然后取出紙巾往臉上抹,裝作哭過的樣子?;叵肫饋恚幻庥X得當時的自己既無聊又無奈。后來,回到家里,鬧劇仍在上演,親戚們都給我買來了不少關于該戲的一些紀念品,還不停地說劇中的男主帥氣、女主漂亮、劇情如何好。而我就道:“是呀!我也好喜歡喔。”然而,在我的心里卻一直有個聲音在說:“是嗎?怎么我就沒感覺呢?!”難道我真的如此眼拙嗎?或許,因為好像沒有誰說不好的,除了我。
在最近一次朋友聚會中,朋友說說笑笑,有不少他們所認為的趣事,大伙兒都顯得很快樂,但為什么我卻感覺不到由衷的笑意呢?可是為了不讓朋友發(fā)覺我的心不在焉,就硬是跟著大伙兒嘻嘻哈哈瞎扯著。是我沒有融入其中嗎?為什么我感覺不到他們的快樂氛圍?
但往往就在別人沒什么感覺的事情上,我卻會或哀傷難過得猛掉淚,或開心得笑彎了嘴。為什么會如此,難道我總在狀況外不成?還是自己沒有跟別人的思想同步呢?還是我沒有用心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呢?
雖然知道您不一定有時間回復我的疑問,但仍期待您能看一下……噢,糟了,自己好像又掉入了自戀的幻覺中了。
不過,無論如何,如果您看了本mail,我就要在此道聲:謝謝!
小玲
小玲:
你好!
就從《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開始說起吧,它大概是我第一部在北京大學校園外的電影院看的影片,所以當時的情景印象深刻。電影一開始,那種倒敘的手法,那種滄桑感,讓我有觸電的感覺,覺得這張電影票買得很值,這肯定會是一部好電影。
然而,隨著電影的展開,我的失望越來越濃,我不喜歡男主人公,也不喜歡那個缺乏靈氣的女主角,而當電影逐漸展開那種邏輯——“我們的愛情是最美好的,別人都是討厭的,為了我們美好的愛情,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將別人踩在我們的腳下”時,我心中甚至起了反感。當男女主角站在船頭,迎著風,朝著晚霞張開雙臂時,我有了想狂笑的欲望……
總之,我們的感覺有些像,是吧。不同的是,我們對待這種感覺的態(tài)度。
我很接納自己的感覺,當時還剛20來歲,也很氣盛,有著很強的自戀,覺得自己的感覺和判斷很了不起。所以,當看到周圍人一個個落淚,乃至整個電影院都泛起一片啜泣聲時,我心中隱隱還有了鄙視,覺得他們真是俗氣,這種層次的片子就讓他們哭得稀里嘩啦。
相反,當你看到周圍的人和你的感受不一樣時,你質疑自己的感受,先是在電影院里演了一場小小的戲,制造了一點“眼淚”,以后在家中,也一而再,再而三地違心附和大家的意見,說這真是一部好電影。
如果將我們對《泰坦尼克號》電影的感受當作A,將我們對自己感受的態(tài)度當作B,那么,可以說,我們的A是相同的,不同的是B,我的B和A是和諧一致的,而你的B和A是對立的,B否定了A。
簡單而言,我沒有將自己的感受當作問題,所以我沒有問題,而你將自己的感受當作問題,所以產生了痛苦、焦慮和不安等問題。
當A和B和諧的時候,它們就沒有必要衍生新的矛盾,而當A和B彼此否定時,就會不斷有新的矛盾生出。
譬如,你先是對《泰坦尼克號》電影有了感受,接著是否定這種感受并順應周圍人的做法,但你的感受仍在那里,所以你盡管試圖順應別人的世界,但你卻不能投入其中,這樣一來,你的痛苦不斷循環(huán)下去。
B和A是相互對立的,但它們有沒有可能也是和諧的呢?
仔細讀你的來信,可以假定:A的深層動力源自你的內心,A是做自己,而做自己的含義可以說是“跟著感覺走”,尊重并接納自己的感受,然后由它指引著自己去行動;B的深層動力源自于你對關系的渴望,你希望融入一個個的關系中,或一個大的關系場中,被這個關系場中的人所接納。
看起來,這是一對矛盾:A是做自己,B是融入關系。而你似乎將這一對事物視為不可調和的矛盾,要么就是否定自己融入關系,要么就是做自己而不能融入關系。同時,從你的字里行間也可以看出,你非常渴望融入關系,假若通過否定自己能融入關系,你似乎會毫不猶豫地這么做。
但是,A和B真的是一對生死冤家嗎?做自己和融入關系是非此即彼的關系嗎?
或者,為了融入關系,就必須否定自己嗎?
有沒有可能,既可以做自己,又可以融入關系呢?
甚至,有沒有可能,是那種最能做自己的人,反而最能融入關系呢?
每一種感受都是生命的恩賜
你讀過我很多文章了吧,還記得《最純的悲傷幫你告別悲慘往事》中的小女孩Z嗎?小學四年級前,她拼命討好同學和老師,卻沒有一個人喜歡她,小學四年級后,她再也不去討好任何人了,她的朋友卻逐漸多了起來,現在她的朋友多得不得了,是一個個性鮮明而又非常有人緣的女孩。
從她的身上可以看到,做自己和融入關系不僅不必非是一個矛盾,反而可以是相互促進的力量,越做自己,越容易融入關系,關系越融洽,越可以享受做自己。
感受能力是生命給我們的最大恩賜,每一個人的感受都是獨特的、值得尊重的,那些看起來融洽得不分彼此的人,如果你仔細問他們的感受,你會發(fā)現,他們的感受總有著細致入微的差異,而這種差異,被大哲學家羅素和著名小說家王小波稱為“參差的美”,他們認為,不是大一統(tǒng)令這個世界更美好,而是這些差異令世界更美。
或許,更好的說法是,我們生命最深處的東西是合一的,但具體到我們每個生命中,這合一的生命能量最終表現出不同的形狀和色彩來。我們總渴望融入各種各樣的關系中,但我們首先要沉下來去接納自己獨特的形狀和色彩。
好像是,你看到了一萬朵玫瑰花,想融入這個群體,但卻忘了,你自己就是一朵玫瑰花,你先看到、接納并愛上自己這朵玫瑰花,才能真正看到其他的玫瑰花,而他們也才能看到、接納并愛上你,和諧的關系才會產生。
所以,請接納你那些獨特的感受,看《泰坦尼克號》時的“(除了)一點淡淡的憂傷,其他就沒什么感覺了”,在聚會中,“你感覺不到由衷的笑意”,以及你的那些莫名的感受——“往往就在別人沒什么感覺的事情上,我卻會或哀傷難過得猛掉眼淚,或開心得笑彎了腰。”
你的這些感受,都是生命給你的獨特的饋贈,接受它們,尊重它們,那么你會先找回自己的心,接著就能夠更好地感受別人的心了,沒有自己的心的人,怎么能去感受別人的心呢?
你想融入關系,你想做自己,這兩種動力都是非常好的動力,而我們大多數時候都是同時在享有這兩種動力,同時在感受這兩種渴望,它們會在我們心中同時并存,我們要做的不是為了融入關系而消滅自己的感覺,或為了做自己而不屑于融入關系,而是同時既渴望融入關系又尊重自己的感覺,追求做自己而不否定對關系的渴望。
所以,當你為了融入關系而玩點小小的花樣,譬如在聚會中“硬是跟著大伙兒嘻嘻哈哈瞎扯著”,你還可以順著這條路繼續(xù)努力,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在聚會中讓大家更接納自己呢?
假若現在再看《泰坦尼克號》,或許我的感受還是沒有什么變化,但我的自戀會輕很多很多,不會再覺得別人俗氣,就自己了不起。畢竟,每一種感受都是一朵綻放的花朵,沒有哪一朵是唯一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