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好多好多的愛,不要焦慮
更新于 2014-07-03 ? | 瀏覽次數(shù) 0
要好多好多的愛,不要焦慮
和青少年在一起,總是不可避免的會糾結(jié)到父母。很多時候之所以會接到這些青少年求助的案子,更多的其實也是因為父母。因為父母很焦慮,覺得孩子需要幫助。
有個中學生在班里中等成績,媽媽來找咨詢師,看能不能幫幫她,覺得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不太好,擔心這樣下去孩子考不上好大學,一生就這樣完了。還有一個孩子的媽媽更夸張,孩子在班里前十名,也有類似的感覺,抱怨孩子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和異性交往,玩手機。結(jié)果就和孩子戰(zhàn)斗,兩敗俱傷。所以來求助。
但是你見到這些孩子們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沒有太大的焦慮,他們過的很好,雖然有時候會有一些小麻煩,但是都還過得去。更多的時候麻煩恰恰來源于父母親。
我往往會問父母們一個問題,你擔心他和異性交往,擔心他玩手機,擔心他學習狀態(tài)不好,最終在擔心什么?如果你的孩子和異性交往,玩手機,學習狀態(tài)不好,但是仍然是全年級第一名,你的看法會有什么不同嗎?很多家長會說,如果他這樣學習成績不受影響當然就沒有問題。不少家長的理由很簡單,擔心做這些會影響學習成績。不光是這些,所有的娛樂,看電視,上網(wǎng)玩游戲,打電話都是危險的。共同的理由是會影響學習。
那么,我接下來會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一定要孩子是第一名?家長朋友們就會說,如果不是第一名或者前幾名的話就沒有辦法進入好高中,好大學,然后就沒辦法找到好工作,擔心以后生活的不幸福。
聽起來很有道理,媽媽們都在關(guān)心孩子未來的幸福。但是這個假設(shè)是真的嗎?只有好好學習,排名班級前幾名,然后上好大學,找好工作,才能夠生活的幸福?
其實媽媽們稍微的回顧一下自己的生活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不是真的?;剡^頭來看一看,現(xiàn)在生活的最幸福的人,真的是你當初班里學習最好的同學嗎?是不是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最高?離婚率最低?在工作中最能夠體會到價值感?不要說幸福這么個人化的體驗了, 就是從庸俗的成功學角度來看,他們是地位最高,權(quán)利最大,賺錢最多的那群人嗎?所有的個人經(jīng)驗和實證研究都沒有證實這個假設(shè)。這個假設(shè)被我們用了許久,卻很少去質(zhì)疑這個假設(shè)是否是真實的。
如果說這個假設(shè)有一點點真實的話,那么可以說那些優(yōu)秀的孩子們長大生活的好的可能性比較大大些,而優(yōu)秀可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跟考第幾名真的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事實上家長的焦慮,也是文化的焦慮。 自隋唐就開始比較完備的科舉制度,給了下層平民一個翻身做主人的機會,而這個機會的競爭是如此的激烈,所以無數(shù)人不惜頭破血流甚至拿一輩子去賭。然后有了一些成功者。一千多年的文化傳承,讓科舉改變命運融入了我們的文化基因。而二十世紀中葉以來的缺失經(jīng)濟又夸大了人們的這種錯覺,這個世界生存很困難,只有拼命的讀書才有出路,或者才有活路。今天的這些爸爸媽媽們正是當初資源緊缺背景下的產(chǎn)物。在他們的經(jīng)驗里,從小就被告知,能上大學,能找到工作,能脫離農(nóng)村才是最重要的,而理想、愛情、幸福這些都要為活著讓路。所以,這些家長們不約而同的習得了這樣的觀念,讀書上大學才有出路,別的東西都可以拋棄。
然而,世界已經(jīng)變化了。馬斯洛說,人們的需要層次會根據(jù)已滿足的狀態(tài)而發(fā)生變化。對于今天的孩子們來說,生存的需要已經(jīng)被滿足了。良好的經(jīng)濟發(fā)展環(huán)境,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讓活著不再是個問題,那么這些孩子們就有機會去尋求更高層次的滿足,愛、尊嚴,成為他自己。70后經(jīng)常會覺得90后的孩子們自我,其實正是90后的孩子更努力成為他們自己的標志。可憐的70后的娃們只是在位滿足基本的生存而忍氣吞聲。 也就是說對于今天的90后的娃們,他們想要的不是上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讓自己活下去,想要的是怎么樣讓自己活的好,怎么樣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span>
這些70后甚至60后的爸爸媽媽們,一方面在那里忍辱負重,一副苦逼相的說,我們這么受苦都是為了孩子。另一方面卻希望孩子和自己一樣苦逼的生活,不能容忍他們追求自己的生活。 因為有很多的爸爸媽媽不了解這個世界上除了努力活著之外還有別的可能性,還可以很快樂的活著。享受生活的同時,順便做點事情就能夠讓自己舒舒服服的活下去。
所以,有些爸爸媽媽們愛孩子,但是卻以為愛孩子就是要讓孩子跟自己一樣承受共同的焦慮。 覺得這就是愛了。然而愛是支持,而不是控制,愛是給予力量而不是焦慮。很想提醒那些爸爸媽媽們,這世界已經(jīng)不同了,給孩子也給自己放松一下。讓我們?nèi)ド疃皇巧?。為生存而活著就必須全副武裝全力以赴,扔掉尊嚴、愛情、理想。為生活而活著就可以享受生命本身的樂趣,那些理想,那些愛,那些美美的人生。
在這樣的基礎(chǔ)上,你的孩子不必是考試第一名,也不必是考試前幾名,他們不一定在重點高中,或著名牌大學。在他的能力范圍內(nèi),在他能接受的范圍內(nèi),他做他能做的,愛做的,想做的。 他可以是讀書很優(yōu)秀的,可以是很樂觀善于溝通的,可以是喜歡組織管理的,可以是享受藝術(shù)的美妙的,可以是善于協(xié)助別人的,可以是能夠欣賞這個世界的美與成就的。他們不需要再書面考試中打贏所有人,但是他們都會有自己一個特別的領(lǐng)域,他們會成為那個最適合自己的特別的人!
所以,若真愛孩子,完全可以給他們好多好多的愛,那些屬于自己的焦慮還是留給自己吧!
最后,我還要充滿惡意的揣測一下那些一定要孩子學習好的家長朋友們?憑什么你的孩子一定要比別的孩子讀書好?你讀書的時候就是最好的嗎?如果你是你的另一半也是嗎?如果你們本身也不是為什么一定要求孩子是?憑什么你會自戀到你比所有人都好,所以自己的孩子也要別所有人都好?還是你會自卑到自己生命的缺失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孩子來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