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失敗,你拒絕了一切開始 | 不自信究竟
更新于 2018-09-11 ? | 瀏覽次數(shù) 0
有時候,對于我們來說,“不自信”仿佛是一個魔咒。
在這個魔咒的作用下,我們會失去對自己客觀的評價,被其他人對我們的消極評價所影響,從而情緒低落、自我懷疑,哪怕TA對我們的看法并不符合實際。
在面對自己很在意的人或事時,那種“不自信”的感覺,會更加強烈地侵蝕我們的內(nèi)心,甚至覺得自己“配不上”——
“TA那么好那么優(yōu)秀,怎么會喜歡上一無是處的我呢?我不夠好看,也沒有突出的能力......"
而這種“不自信”的狀態(tài),進一步甚至?xí)鎸嵉赜绊懙轿覀儗ψ约耗芰Φ脑u價,在面對挑戰(zhàn)與機遇時,我們會不停地質(zhì)疑自己,從而失去轉(zhuǎn)瞬即逝的機會,過后又安慰自己:沒什么,機會還會再有的,下次我做好準備就好了。
但是,真的還會有下次嗎?很多機遇,也許一生只有一次。
中島敦曾在《山月記》中寫:
因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為有幾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能與瓦礫碌碌為伍。 徒然賣弄著“人生一事不為則太長,欲為一事則太短”的警句??墒聦嵤?,唯恐暴露才華不足的卑怯,和厭惡鉆研刻苦的懈怠。就是我的全部了。
其實這不正是我們這些普通人的寫照嗎?我們經(jīng)常會在生活中聽到這些話:
“我其實沒有那么喜歡TA,就是看TA長得好看而已。”
“我根本就不在乎升不升職,懶得跟他們爭罷了。”
“考上名牌大學(xué)很了不起嗎?我就是不喜歡學(xué)習(xí),要不然考得肯定比他好。”
......
可是——說這些話的人,真的是這么認為的嗎?
其實,這是一種保護自尊的方法。為了避免失敗,我們會下意識地貶低事情的重要性,從而讓自己心安理得地放棄它,不去做它。我們?nèi)祟?,是一種為了維護自尊可以豁出性命的生物。
在心理學(xué)中有一個概念:自我價值感領(lǐng)域權(quán)變性。它的意思是,對每個人來說,影響其自尊水平的領(lǐng)域和事件都是不盡相同的。
有些人認為學(xué)業(yè)有所成就才是成功的人,有些人認為賺到大錢就是成功,還有些人認為找到一個好的伴侶就是人生贏家。
因此,當(dāng)我們在某個極其看重的領(lǐng)域或事件中失敗時,自尊水平就會受到極大影響。因為我們默認了一個準則:這件事成功=我是一個有能力、有價值的人;而失敗,就代表著我沒有價值。
可是這種生活準則是正確的嗎?我們想要告訴你,成功或失敗,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最重要的是,你的自我價值,不應(yīng)該由某件事、某個人來決定,而是由你對你自己的自我認知決定。